网站首页 Home Page

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简称中农富通)是农业高科技服务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近千名高学历、高素质、实战经验丰富的一线人才组成的团队,和1000余位来自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的资深专家,多次承担并荣获多项国家重大攻关课题奖项。中农富通总部位于北京,已在四川、山西、山东、广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四川中农富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四川中农富通)隶属于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作为中农富通旗下全资子公司,四川中农富通面向西部地区开展包括市县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县域农业发展战略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示范园规划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等领域的研究与规划等多种类型的现代农业高科技服务,致力于打造西部地区农业高科技服务综合开放式平台。

  全链条服务 Whole chain service

在区域发展和乡村产业层面,开展顶层设计,研究谋划发展休闲农业园区、农业地产、主体农业度假区、农业文旅商综合体、农业产业新区(新城)、特色小城镇等大型农业项目提供战略策划、发展规划、区域经济与园区总体策划、品牌与形象策划、概念性规划、全过程项目管理咨询等服务内容。

  案例展示 Case Show

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简称中农富通)是农业高科技服务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近千名高学历、高素质、实战经验丰富的一线人才组成的团队,和1000余位来自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的资深专家,多次承担并荣获多项国家重大攻关课题奖项。中农富通总部位于北京,已在四川、山西、山东、广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简称中农富通)是农业高科技服务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近千名高学历、高素质、实战经验丰富的一线人才组成的团队,和1000余位来自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的资深专家,多次承担并荣获多项国家重大攻关课题奖项。中农富通总部位于北京,已在四川、山西、山东、广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

  关于我们 About Us

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简称中农富通)始终坚持国家战略,秉承“聚世界一流农业人才、建国际优秀推广平台”的发展愿景,整合人才科技资源,为政府、企业等提供乡村产业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工程建造、科技推广、运营管理、农产品产销对接等多元化、全方位、一揽子服务,可做到“交钥匙”的精品工程,项目覆盖全国,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集团机构 Group organization

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简称中农富通)是农业高科技服务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近千名高学历、高素质、实战经验丰富的一线人才组成的团队,和1000余位来自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的资深专家,多次承担并荣获多项国家重大攻关课题奖项。中农富通总部位于北京,已在四川、山西、山东、广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

【贵州乡村振兴】贵州念好“山字经”,种出“摇钱树”

作者:

发布:2022-01-12 15:52:11

阅读:56

贵州省:全国生态文化村、余庆经验、单株碳汇、福泉模式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万峰相连,秀丽多彩。拥有世界上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而这种特殊地貌所造成的交通阻塞、生态脆弱、田土稀少、饮水困难等,使贫困阴影千百年来挥之难去。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贵州,成为在现行绝对贫困标准下,全国贫困县出列的“终结者”。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农业现代化,是“十四五”时期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贵州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精准扶贫 一马当先

——减贫领域改革探索走在前面

2016年颁布的《贵州省大扶贫条例》,成为国内推动扶贫工作的法规范本;连续四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列国家第一方阵;铜仁市江口县防贫监测预警保障做法被国务院扶贫办向全国推广。贵州是最早、最多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的省份,惠及75.1万户。率先在全国开展透风漏雨老旧住房整治,解决7万多户农村人畜混居问题。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步减贫实现“三农”兴旺局面

初步统计,从2016年到2020年,全省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509.77元增加到9895.99元,年均增幅36.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1%,增速全国第一。2019年全省实现农村“组组通”硬化路,解决沿线1200万农民群众出行不便,“彻底破解了长期制约贵州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步减贫实现经济发展的连续十年增长

以2010年的4602.79亿元为起点,贵州经济规模连续迈上新台阶,至2020年为17826.56亿元,连续10年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三。“地无三尺平”的贵州成为“万桥之省”,2016年至2019年,贵州旅游总收入连续实现30%以上的“井喷式”增长率。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齐头并进。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备足脱贫攻坚的“弹药粮草”

(1)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16年至2020年12月,中央和省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88.39亿元,其中中央资金451.9亿元,年均增长20.81%;省级资金336.49亿元,年均增长22.67%。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2)全省累计整合涉农资金1088.69亿元。过去各个部委、厅局的资金下到县里“九龙治水”,资金由县级部门分散使用,存在“部门利益化”和“小散乱”现象。按照精准扶贫政策要求,贵州各贫困县被赋予更多扶贫资金整合使用自主权,变“九龙治水”为“一个龙头出水”,资金使用效率提升。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3)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62亿元,贷款贫困户72.21万户。

(4)全省金融扶贫贷款余额4646亿元。

(5)利用“用地扶贫”倾斜政策,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筹集资金400多亿元。

(6)东部帮扶城市资金。2016年以来,7个东部帮扶城市向贵州投入财政帮扶资金逐年增长,累计达113.99亿元。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7)向市场融资。2016年10月,贵州省设立全国第一只省级脱贫攻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3000亿元,财政出资300亿元,募集金融资本等社会资金2700亿元,其中设立扶贫产业子基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子基金、极贫乡镇子基金、水利扶贫子基金、旅游扶贫子基金等,扶贫产业子基金后更名为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规模1200亿元。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8)创新开展民营企业包市包县帮扶。在统筹推进国有企业“百企帮百村”、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行动基础上,全力推进恒大帮扶毕节市、万达帮扶丹寨县。

(9)中央和国家机关定点扶贫投入资金。2019年7月贵州省发改委介绍,38家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全省50个贫困县,直接投入帮扶资金8.69亿元,帮助引进资金30多亿元。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贵州实现了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全面完成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合格村医配备,解决了740.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总投资上千亿元,投融资规模居全国首位。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扶贫资金的投入,带动了农村产业的发展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飞跃,转变了山地内陆省的传统观念,为贵州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如今,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态势好,茶叶、辣椒、李子、蓝莓等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立足资源禀赋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土地少、分布破碎,但因低纬度、高海拔、强日照、大温差,贵州又具有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独到优势。

图片

图片来源于天眼新闻

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贵州围绕重点发展的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持续提升特色优势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承接东部沿海7城市对口帮扶的过程中,力争优势互补、开展产业联动,深化形成“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市场+贵州产品”“东部总部+贵州基地”“东部研发+贵州制造”等合作模式。

图片

九曲螺江农旅综合示范区

——“三变”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大力推进“三变”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要素,不断完善农村经营体系,找准独具特色优势的农村产业资源,加快特色优势产业裂变,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开启了一场深刻的乡村振兴产业革命。

创造性探索“三变改革”,从根本上完善了利益联结机制,丰富了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2020年,1954.9万亩集体资源变资产,454.3亿元资金变股金,479.6万农户变股东。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1)调减低效作物种植,大力发展茶、辣椒、食用菌、中药材等12个重点特色优势产业。2020年,全省茶叶产值同比增长21.7%,食用菌产值增长36.8%,中药材产值增长24.4%,园林水果产值增长26.9%。拥有中国农业目录品牌7个,地理标志产品131个,绿色食品282个,部分农产品产量占比、质量标准全国领先,初步形成定价话语权。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2)完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形成粮油肉制品、果蔬食品、中草药、茶叶制品、调味品等门类全产业链体系。2020年,贵州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完成产值1400.85亿元,同比增长12%。

图片

 图片来源于新华社,杨文斌|摄

(3)发挥品牌效应,与市场各方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形成稳定供销关系,完成局部市场向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转变。2020年,贵州农产品省外市场销售422.9亿元,同比增长230%。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补齐补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短板

贵州以交通、水利、人居、教育、卫生等为重点,深入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公共事业均衡发展,为乡村振兴走城乡融合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图片

图片来源于天眼新闻

(1)2016年以来,贵州农村公路累计投资1268亿元,新改建里程5.9万公里,完成安防工程8.3万公里。在西部率先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解决1200万农村人口出行难题。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2)2020年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126亿立方米,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3.31万公顷,农业用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得以保障。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3)实现4G、广电网络行政村全覆盖,完成172万户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建设,90%以上村庄垃圾得到资源化处理。加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规划,注重传统元素保护,突出乡愁与民族地域文化,杜绝千村一面。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4)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公租房15万余套,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农村中小学“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率先实行三年免费中职教育,构建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多类资助层层衔接的教育资助体系。

图片

今日化乌村小学,图片来源于网络

(5)实现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农村中小学校医配备、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基本完成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四类慢患者的家庭医生签约。全面建成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远程医疗乡乡通,率先将远程医疗服务按常规诊疗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优质医疗资源城乡普惠。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巩固乡村治理

贵州以村民会为载体,以法制为准绳,党的领导与民主自治充分结合,治理效率显著提高,产生了“余庆经验”“福泉模式”等为代表的经典案例。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1)将服务管理深入“神经末梢”,用乡村治理小网格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依托大数据积极探索智慧手段赋能乡村治理,提高了治理精准化水平和便民程度。积极探索“道德超市”“村寨管家”等融入型管理模式,实现村民从“观众”到“演员”的转变,增强了自我管理的主动性、荣辱感。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2)兴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加强各类农民培训,提升农民文明素质。用新时代新风尚引领农耕民俗文化,种类繁多的民族节日、绚丽多彩的民族歌舞被赋予新的意义,摘禾、缫丝等传统技术开启新的体验方式,织锦、刺绣、挑花、蜡染等服饰文化融入新的元素,激发了农耕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春风化雨般增强了文化自觉。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3)贵州重塑村规民约。这种具有历史人文传承、广泛群众基础款约的功能价值,科学进行党委政府、乡村贤达、农民在乡村治理中政策制定、意见领袖、参与执行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为国家法律制度重要补充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4)省市联合开通“96567”人才热线,专司人才服务事项,城乡人才服务一体化基本成型。建立完善“优才卡”“人才贷”“贵州人才之家”等机制,为人才投身乡村提供优质服务。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45亿农业产业基金服务乡村高层次人才。2021年4月,集中开辟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引才专区,提供种质提升、精深加工、品牌策划等高层次岗位1000余个,同时多个涉农重点科研项目揭榜挂帅。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绿水青山底色中命笔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近年来,贵州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绿色节约化,严禁工业、城镇污染向乡村转移,构筑起乡村生态环境的“防火墙”,以“稻鱼鸭系统”等为代表的山地农耕生产文明得以传承和发扬。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0年,贵州自然保护地面积达199.03万公顷,比2012年增长107.3个百分点,占全省国土面积11.3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率达95%,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生物多样性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与自然话和谐谋共生,乡村绿色幸福不动产做大做强,油茶、花椒、皂角等特色林业列为贵州12个特色优势产业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贵州林业总产值3378亿元,在2016年基础上实现翻番。

图片

图片来源于新华社,杨文斌|摄

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单株碳汇为代表的生态项目在贵州乡村风生水起。2020年底,全省累计完成11207户农户的单株碳汇项目开发,开发碳汇树木446.2万株,可售金额1338.6万元,成为国务院推广的重点经验。在“碳达峰”“碳中和”时代背景下,机制创新使贵州乡村丰富的生态产品具有强劲可持续的价值转化能力,绿水青山将因此彻底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乡村振兴优秀项目档案
项目地址:贵州省
项目归档:中农富通品牌营销室
编辑排版:木子
审核:Chi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