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Home Page

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简称中农富通)是农业高科技服务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近千名高学历、高素质、实战经验丰富的一线人才组成的团队,和1000余位来自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的资深专家,多次承担并荣获多项国家重大攻关课题奖项。中农富通总部位于北京,已在四川、山西、山东、广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四川中农富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四川中农富通)隶属于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作为中农富通旗下全资子公司,四川中农富通面向西部地区开展包括市县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县域农业发展战略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示范园规划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等领域的研究与规划等多种类型的现代农业高科技服务,致力于打造西部地区农业高科技服务综合开放式平台。

  全链条服务 Whole chain service

在区域发展和乡村产业层面,开展顶层设计,研究谋划发展休闲农业园区、农业地产、主体农业度假区、农业文旅商综合体、农业产业新区(新城)、特色小城镇等大型农业项目提供战略策划、发展规划、区域经济与园区总体策划、品牌与形象策划、概念性规划、全过程项目管理咨询等服务内容。

  案例展示 Case Show

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简称中农富通)是农业高科技服务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近千名高学历、高素质、实战经验丰富的一线人才组成的团队,和1000余位来自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的资深专家,多次承担并荣获多项国家重大攻关课题奖项。中农富通总部位于北京,已在四川、山西、山东、广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简称中农富通)是农业高科技服务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近千名高学历、高素质、实战经验丰富的一线人才组成的团队,和1000余位来自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的资深专家,多次承担并荣获多项国家重大攻关课题奖项。中农富通总部位于北京,已在四川、山西、山东、广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

  关于我们 About Us

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简称中农富通)始终坚持国家战略,秉承“聚世界一流农业人才、建国际优秀推广平台”的发展愿景,整合人才科技资源,为政府、企业等提供乡村产业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工程建造、科技推广、运营管理、农产品产销对接等多元化、全方位、一揽子服务,可做到“交钥匙”的精品工程,项目覆盖全国,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集团机构 Group organization

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简称中农富通)是农业高科技服务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近千名高学历、高素质、实战经验丰富的一线人才组成的团队,和1000余位来自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的资深专家,多次承担并荣获多项国家重大攻关课题奖项。中农富通总部位于北京,已在四川、山西、山东、广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

解读 | 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

作者:

发布:2022-03-03 10:24:42

阅读:116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特殊而重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持续抓好保供、衔接、禁渔、建设、要害、改革重点任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工作布局上,重点围绕“四稳四提”展开: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农民收入稳势头提后劲。

 

 

一、全力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一)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

1.强化责任落实。

2.加大政策扶持。

3.加强指导服务。

4.狠抓防灾减灾。

 

(二)攻坚克难扩种大豆和油料。

1.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2.积极恢复大豆面积。

3.全力抓好油料生产。

 

(三)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

1.稳定生猪基础产能。
2.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

3.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四)推进渔业绿色发展。

1.发展健康养殖。

2.优化海洋捕捞业。

 

(五)统筹抓好蔬菜和棉糖胶生产。

1.加强蔬菜生产能力建设。

2.稳定棉糖胶生产。

 

图片

 

(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强化监测预警。
2.强化监管执法。

3.创新监管举措。

 

(七)加强农业国际合作。

1.搭建合作平台。

2.深入参与国际粮农治理。

 

图片

 

 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八)健全完善监测帮扶机制。

1.加强动态监测。

2.落实精准帮扶。

 

(九)培育脱贫地区特色产业。

1.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2.发展重点产业。

3.打造典型样板。

 

(十)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

1.加强技能培训。

2.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十一)做好重点帮扶和协作帮扶。

1.加强重点帮扶县扶持。

2.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3.强化社会帮扶。

 

 

三、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夯实农业现代化物质基础

 

(十二)加强耕地用途管制。

1.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2.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

 

 

(十三)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1.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2.加强中低产田改造。

3.推进盐碱地开发利用。

 

(十四)着力提升耕地地力。

1.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
2.强化退化和污染耕地治理。

3.开展土壤普查。

 

(十五)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1.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2.加快推进育种创新。

3.强化种业市场监管。

 

(十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

1.加快装备补短板。
2.加强装备集成推广。

3.加大政策支持。

 

图片

 

(十七)加快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1.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2.强化科技推广应用。

 

(十八)建设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

1.发展智慧农业。

2.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四、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绿色转型

 

(十九)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

1.促进节肥节药节水。

2.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二十)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控。

1.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3.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

 

(二十一)常态化抓好长江十年禁渔。

1.强化退捕渔民安置保障。
2.加强水生生物保护。

3.提升执法监管水平。

 

(二十二)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

1.强化标准引领。
2.强化全域推进。

3.强化品牌打造。

 

 

五、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做优乡村特色产业

 

(二十三)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1.培育平台载体。

2.优化发展环境。

 

(二十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

1.推动全产业链开发。

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图片

 

(二十五)做精做优乡村休闲旅游业。

1.打造精品工程。
2.促进农文旅融合。

3.创新支持方式。

 

(二十六)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二十七)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六、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十八)建立乡村建设推进机制。

1.落实专项任务责任制。

2.健全农民参与机制。

 

(二十九)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1.稳妥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2.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

 

(三十)协调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

1.推进村庄规划工作。
2.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3.开展示范创建。

 

(三十一)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1.深化乡村治理试点示范。
2.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3.加强农耕文明传承。

 

 

七、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三十二)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改革。

1.稳妥推进试点。

2.规范土地流转。

 

(三十三)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

1.深化宅基地改革。

2.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

 

(三十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十五)统筹推进农垦等其他领域改革。

1.深化农垦改革。

2.加强农村改革顶层设计。

 

(三十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提升发展质量。

2.强化服务对接。

 

图片

 

(三十七)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1.拓展服务领域。

2.创新指导方式。

 

(三十二)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改革。

1.稳妥推进试点。

2.规范土地流转。

 

 

(三十三)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

1.深化宅基地改革。

2.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

 

(三十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十五)统筹推进农垦等其他领域改革。

1.深化农垦改革。

2.加强农村改革顶层设计。

 

(三十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提升发展质量。

2.强化服务对接。

 

(三十七)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1.拓展服务领域。

2.创新指导方式。

 

 

八、强化要素支撑保障,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

 

(三十八)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

 

(三十九)拓宽农业农村投入渠道。

1.扩大财政投入。
2.强化金融支持。

3.落实重大项目。

 

(四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1.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

2.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

(四十一)加强农业农村法治建设。

1.健全法律体系。
2.加强综合执法。
3.强化普法宣传。

4.深化“放管服”改革。

 

(四十二)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